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资源

《对联专题复习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4-01-29 20:28:48
《对联专题复习》教学设计[本文共1210字]

《对联专题复习》教学设计

教学目的:

1.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,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。

2.引导学生感知对联的形式美、内涵美,并从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。

教学重点:感知对联的形式美、内涵美。

教学难点:学习欣赏对联

教学设想:

对联的复习拟分两课时进行。第一课时着重介绍对联的相关知识,然后以分组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感知对联的形式美、内涵美,加强学生对对联的积累。第二课时则重点介绍对联的写作技巧及中考题目中的考查形式,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。本节为第一课时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:

解缙自幼好学,出口成章。这年春节,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: “门对千竿竹,家藏万卷书。”对门的员外看了,很不高兴,心想,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,才配贴这副对联,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。不一会,家人来报,解缙的春联改成了:“门对千竿竹短,家藏万卷书长。”员外听罢,非常恼火,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,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为:“门对千竿竹短无,家藏万卷书长有。” 解缙的才气令人佩服,对联的魅力确实无穷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天地,共同领略对联的特有魅力吧!

二、对联的起源

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。远在周代,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。所谓桃符,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“神荼”和“郁垒”的画像,后来直接是名字,分别画或写在两块桃木板上,悬挂于左右门,以驱鬼压邪。这是对联的萌芽。

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,五代时,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联语。《茅亭客话》、《宋史蜀世家》均载: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的对子,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。

宋代以后,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,王安石诗中“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之句,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。一直到明代,人们才用红纸代替桃木板,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。

三、对联的特点

1、要字数相等,断句一致。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,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,不多不少。

2、要平仄相合,音调和谐。传统习惯是“仄起平落”,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,下联末句尾字则要用平声。

3、要词性相对,位置相同。一般称为“虚对虚,实对实”,就是名词对名词,动词对动词,形容词对形容词,数量词对数量词,副词对副词,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。

4、要内容相关,上下衔接。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,但又不能重复。

四、走进对联,感受对联的魅力

(这一环节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,共有四关。竞赛前先跟学生说明比赛规则:全班分成四组,由小组长选择题目,再由组里的人共同解答。)

1、从课文段落中找出对联

这一关20分,提供四篇课文,由小组长选题,找出一联就可得10分,两联或两联以上得20分。

2、根据对联猜人物

这一关20分,提供四组题目,每组两副对联,由小组长选题,答对一题得10分,两题得20分。

3、根据对联猜行业

这一关20分,提供四组题目,每组两副对联,由小组长选题,答对一题得10分,两题得20分。

4、抢答题:由小组长抢答题权,可以由组内其他人作答,每道题答对加10分,答错则要倒扣10分。

五、课堂小结:

对联,是一朵小花,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朵精致的小花;对联,是一条小溪,是我国古老文化长河中一条清澈的小溪。它以工整的对仗,和谐的音律,特有的书法,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。这种文学形式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,是我国特有的瑰宝。希望同学们了解它,珍视它,更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凭籍自己的努力使之发扬光大。

六、作业

请同学们收集与名胜古迹有关的对联,并互相交流。

《《对联专题复习》教学设计[本文共1210字]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